我家女儿非常懂事,学习成绩不错,懂得礼貌谦让,还时常会照顾与包容其他人。
所以,女儿一直都是我的骄傲,我为有这样“懂事”的女儿而感到自豪。
但是,有一次我的一位好朋友却告诉我:别让女儿太懂事。
我一度不知道朋友到底是什么意思,是开玩笑,还是认真的。毕竟,关系这么好,不应该互相夸赞对方的孩子吗?
然而,朋友之后又告诉我:懂事,对于孩子来说,未必是一个褒义词。
“懂事”的孩子,或将失去真我
朋友有一儿一女,在我的眼里,朋友的家庭是十分完美的。因为之前去朋友家的时候,我发现朋友的两个孩子都非常的听话,尤其是小女儿,简直就是一个“小人精”,特别的礼貌懂事,让人心里总是暖暖的。
有一次我到朋友家做客,孩子原本在看自己最喜欢的动画片,但是看到有客人之后,就将电视控制权交给了朋友,自己一声不吭地坐在那里。
朋友家来了亲戚,离开的时候,亲戚的孩子看上了朋友女儿最心爱的玩具,吵着要带走。
而朋友为了“面子”就将女儿的玩具给了亲戚家的孩子,朋友的女儿虽说看起来非常的不舍,但还是“大方”地表示可以送人。这让朋友感觉非常“面上有光”,但是孩子却非常地委屈。
周末的时候朋友邻居家的孩子都在外面玩,但是朋友的女儿却需要在家写作业、学习、练琴,朋友引以为傲,但是朋友的女儿却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期望。
但是,只要妈妈觉得自己应该在家,那么她就会安安稳稳地待在家。
结果,朋友发现自己的女儿越长越不对劲,孩子的眼睛中再也没有了光芒,整个人的精气神也暗淡了很多。
更重要的是,女儿似乎已经没有了“灵魂”,她似乎从来没有自己喜欢做的事情、喜欢的事物、感兴趣的事等等,甚至已经失去了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。
后来才知道,朋友的女儿之所以会变成这样,是因为长期的“懂事”让孩子失去了自我,完全丧失了自己。
直到这时候,朋友才恍然大悟,知道了女儿“懂事”的坏处。
也正是因为我们之间是好朋友,所以朋友才特意告诉我:不要让女儿太懂事。
“不懂事”未必是坏事
几乎每个家长都希望拥有一个懂事的孩子,对于不懂事的孩子,家长们总是喜欢“鞭策”。简单地说,就是家长们认为孩子“不懂事”是一件坏事。
但是,“不懂事”真的是坏事吗?
女儿小时候吵闹,看起来是不懂事,但其实很可能是孩子身体不适、缺乏安全感或只是希望看到妈妈。
妈妈要给女儿报名钢琴兴趣班,但是女儿怎么都不去学,非要报绘画兴趣班,这在父母看来也是不懂事,但其实女儿如果对绘画的积极性高,将更容易获得较大的绘画成就。
而女儿对钢琴不感兴趣,很可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,却得不到理想的结果。
女儿在生活中指出长辈们的错误,在有些人看来,是一种不懂事的行为,因为没有给长辈“面子”。但其实,长辈们很可能因此而避免了更大的尴尬。
所以,“不懂事”未必就是坏事,很可能是女儿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,也是女儿获得美好未来的一个关键因素。
“不懂事”的女孩,生活或将更加精彩
什么叫不懂事的女孩?很多家长心中,觉得女儿要是不听自己的话,就是不懂事。让别人感到尴尬,就是不懂事。没有照顾到别人,就是不懂事。
但其实,这样的女孩,很可能像我朋友的女儿一样,失去自我,失去自己的生活。
因为,女儿完全听话代表着女儿自主意识的丧失。女儿不让别人感到尴尬,那么尴尬的很可能就是自己。女儿经常去照顾别人,也就代表女儿没有了自己的生活。
这样的生活,能幸福吗?能精彩吗?
然而,那些看起来不懂事的女孩,长大之后的生活或将更加精彩。
因为这些女孩,她们的主观意识更加强烈,具有更强的解决问题能力、独立能力,懂得去维护自身的利益,懂得去保护自己的东西等等。
所以,她们才愿意主动地去接触新鲜事物,有主见地去规划自己的人生,并且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。
就比如说“神奇女子”papi酱、《你好,有主见的姑娘》中的多依纳、“任性”的海伦·凯勒、“调皮捣蛋”的艺人赵薇等等。
她们在小时候都不算是非常懂事的女孩,但是在长大之后,都拥有了自己的事业、成就或是美好生活。
李开复曾经就表示:“做我的女儿,不必乖”。
而我也认为,做我的女儿,请不要变得那么懂事,因为女儿的懂事,会让我感到心疼。
我需要的并不是一个言听计从的女儿,我需要的是一个思想上有光芒、行动上有魄力、身体上葆健康的女儿。
女儿真正地感到幸福,才是我期望的结果。
结语
女孩由于偏于感性,所以很可能会太顾及“别人的感受”,从而让自己变成“讨好型人格”。
所以,家长们如果真的想要让自己的女儿获得幸福,那请不要拿“懂事”来约束女儿,而要让她们“放飞自我”,在阳光下的沐浴下自由地翱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