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这辈子的“归途”,会在3次告别后,来到你身边

赢咖开户

你的位置:赢咖开户 > 业务范围 > 人这辈子的“归途”,会在3次告别后,来到你身边
人这辈子的“归途”,会在3次告别后,来到你身边
发布日期:2024-08-23 11:12    点击次数:149

在佛家里边,有这样三种苦,怨憎会,爱别离,放不下。

怨憎会,指的是,你越是憎恨什么人与事,这些人与事越会来到你的身边;爱别离,指的是,你越是喜欢什么人与事,这些人与事越会离开你;

放不下,那就很好理解了。不论是怨憎会,还是爱别离,最后都会让人放不下。放不下往事,放不下现实,也放不下所遭遇的一切经历。

等到了归去的那一天,不论我们是否选择放下,都不得不放下。人生就是如此,赤条条来去无牵挂,不论我们如何选择。

在走向人生终点之前,我们终究需要跟尘世间的人与事告别。

人这辈子的归途,会在3次告别后,来到我们的身边。

图片

一、告别了上一代人,就轮到我们了。

在《春江花月夜》中,有这样一句话:“江畔何人初见月?江月何年初照人?人生代代无穷已,江月年年望相似。”

到底是谁,在江上第一个看见了月亮?月亮,又在什么时候最初照耀着世人?人类一代代无穷无尽,早已人间转换,物是人非。江月相似,而人非故人。

天地,日月,这都是无穷无尽的事物,而人类本身,终究是寿命短暂的。了不起活一百岁,但跟天地、日月相比,还是差距甚远。

这一代的人类过去了,下一代的人生又诞生了。正如庄子所言,方生方死,方死方生。由此,构成了这满是“告别”的人间。

年轻的时候,我们送走了爷爷奶奶,父母送走了他们的父母;中年的时候,我们送走了父母,我们自己也成为了父母;到了晚年,子女送走了我们,子女也成为了父母。

人类,就是如此延续下去,一代接着一代告别。不然,就不会有“长江后浪推前浪,一代新人换旧人”一说了。

图片

二、告别了复杂,人生就彻底洗尽铅华了。

杨绛先生在《百岁感言》中写道:

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。 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,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。细想至此,我心静如水,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,准备回家。

人越是上了年纪,不会变得越复杂,只会变得越简单。这种简单,就跟婴儿一样,毫无污垢,毫无算计,只有“洗尽铅华”的纯粹。

对于人生的过程,我们可以这样理解。婴儿时期,简单纯粹——青年时期,初入江湖,变得复杂——中年时期,勾心斗角,尔虞我诈——晚年时期,返璞归真。

也就是说,起点和终点都是纯粹的,只有中间的过程是复杂的。为什么中间的过程会复杂呢?因为我们都需要做加法。

婴儿时期,毫无加法和减法。成年人时期,接触的人与事多了,人生也就需要做加法了。走向归途的时候,人生就会做减法,随着时光慢慢地老去,惬意而又轻松。

你可能会觉得,减法的人生有点唏嘘。其实,这并非唏嘘,而是红尘的必然。一阴一阳之谓道,复杂是短暂的,纯粹是永恒的。

图片

三、接纳自我,跟一切握手言和,就离归去不远了。

在《水浒传》中,鲁智深圆寂之前,感慨“今日方知我是我”。

明代圣人王阳明,在走向尽头的时候,微笑着说“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”。

弘一法师李叔同,在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,平静地说“悲欣交集”。

不论是今日方知我是我,还是此心光明,亦复何言,亦或是悲欣交集,都象征了当事人对于自我,以及这个世界的接纳。

接纳别人,很容易,可接纳自己,那就有点困难了。普通人,基本都做不到接纳自己。对于自己,以及这个世界,不少人都持有抱怨的态度。

抱怨,毫无意义,因为人生是悲欣交集的,既有悲剧的一面,也有欣喜的一面,祸患不可避免。唯有今日方知我是我,才能找到人生的方向和归途。

孔子提出过一个观点,慎始善终。意思是,人要谨慎地开始,然后妥善地结束。不过,谨慎开始容易,而妥善结束特别困难。

最大的困难在于,并非每个人,都能找到自我。有可能,我们会迷失在尘世的迷宫当中,到老了才深感遗憾。这,才是真正的悲剧。

图片

写到最后

人这一生,就是一个不断告别的过程。告别父母,告别亲人,告别朋友,告别青春,告别往事,告别昨日,告别所经历的一切。

一路走来,陪伴在我们身边的人越来越少,生活也越来越平静。没有那么多的阴谋算计,也没有那么多的争名夺利,只有平静悠然的放下。

对于真正活透的人来说,尘世间的一切,早就毫无价值了。正如苏轼所言,浮名浮利,虚苦劳神。叹隙中驹,石中火,梦中身。

人生如白驹过隙,忽然而已。

文/舒山有鹿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Powered by 赢咖开户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